南园十三首·其五
李贺〔唐代〕
男儿何不带吴钩,收取关山五十州。
请君暂上凌烟阁,若个书生万户侯?
译文及注释
译文
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,去收复黄河南北被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呢?
请你暂且登上那凌烟阁去看一看,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?
注释
南园:泛指作者昌谷故居以南一大片田畴平地。杨其群《李贺咏昌谷诸诗中专名考》谓:“原”与“园”二字义可相通,凡李贺宅南“可种谷给食”的大片平地,均可称为“南原”,亦称“南园”。
吴钩:一种头部呈弯钩状的佩刀。
五十州:指当时被藩镇所占领割据的山东及河南、河北五十余州郡。
暂上:一上,试上。
凌烟阁:唐代旌表功臣的殿阁。贞观十七年(643),唐太宗为
赏析
这首诗以两个疑问句式构篇,抑扬顿挫、激昂有力,又直陈心臆,将家国之痛与身世之悲尽情抒发。首个疑问既是宽泛的叩问,也是自我剖白,蕴含着 “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” 的豪迈情怀。“男儿何不带吴钩” 起笔峻急,紧接 “收取关山五十州” 如悬瀑飞泻,气势雄浑磅礡。“带吴钩” 喻指从军之举,身佩军刀奔赴疆场,气概何其豪迈!“收复关山” 是从军目标,山河破碎、民生维艰之际,诗人岂愿蛰居乡间无所作为?故其向往建功立业、报效国家。
前两句十四字贯通而下,节奏明快,与诗人昂扬的意绪、紧迫的心境高度契合。首句 “何不” 二字极具表现力,不仅构成疑问句式,更强化了反问语气,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
创作背景
这首诗歌是《南园》组诗十三首中的第五首,是李贺应进士试受挫回昌谷闲居时陆续吟成,撰作时间可系于公元811年(唐宪宗元和六年)春夏之交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陈允吉.《李贺诗选评》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4:5-9
简析
此诗以两个疑问句式构篇,抑扬顿挫、激昂有力,又直抒胸臆,尽情表达家国之痛与身世之悲。首个问句兼具宽泛叩问与自我剖白之意,蕴含 “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” 的豪迈情怀。山河破碎、民生维艰之际,诗人不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,故向往建功报国。
第二个问句蕴含更浓烈的不平之意,从表面看,诗人以反面笔法凸显投笔从戎之必要,实则深层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。情感由昂扬转入沉郁,既用反衬手法,又具节奏起伏,峻急中见回荡之致。他将复杂情思融于节奏,强化语气的同时深化了主题。
李贺
李贺(约公元790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“长吉体”诗歌的开创者,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”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而身体抱恙。元和十一年(816年),强撑病躯,回到昌谷故居,整理所存诗作,不久病卒,时年二十七岁(一说二十四岁)。 253篇诗文 664条名句
羌村三首·其三
杜甫〔唐代〕
群鸡正乱叫,客至鸡斗争。
驱鸡上树木,始闻叩柴荆。
父老四五人,问我久远行。
手中各有携,倾榼浊复清。
苦辞酒味薄,黍地无人耕。(苦 一作:莫)
兵革既未息,儿童尽东征。
请为父老歌:艰难愧深情!
歌罢仰天叹,四座泪纵横。
杂说一·龙说
韩愈〔唐代〕
龙嘘气成云,云固弗灵于龙也。然龙乘是气,茫洋穷乎玄间,薄日月,伏光景,感震电,神变化,水下土,汩陵谷,云亦灵怪矣哉!
云,龙之所能使为灵也;若龙之灵,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。然龙弗得云,无以神其灵矣。失其所凭依,信不可欤 !
异哉!其所凭依,乃其所自为也。《易》曰:“云从龙。”既曰:龙,云从之矣。
放言五首·其四
白居易〔唐代〕
谁家宅第成还破,何处亲宾哭复歌?
昨日屋头堪炙手,今朝门外好张罗。
北邙未省留闲地,东海何曾有定波。
莫笑贱贫夸富贵,共成枯骨两如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