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村居

郑燮 郑燮〔清代〕

雾树溟潆叫乱鸦,湿云初变早来霞。
东风已绿先春草,细雨犹寒后夜花。
村艇隔烟呼鸭鹜,酒家依岸扎篱笆。
深居久矣忘尘世,莫遣江声入远沙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树木笼罩在迷朦的烟雾之中,乌鸦在鸣叫,宿雨初霁,残云旭日辉映成霞。
东风已经吹绿了早春的春草,小雨天气早晨仍然感觉到寒意。
村里小船上的人隔着烟雾在呼唤自家的鸭子,酒家沿着河岸扎着篱笆。
长久以来远离尘嚣,不要让江涛之声传入遥远的水村。

注释
溟潆:模糊不清。湿云:雨后云。
先春:早春。后夜:指早晨。
深居:谓远离尘嚣之世。远沙:远村。江南水村多以“沙”命名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衣殿臣编《郑板桥诗词选》(北京: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):84页

创作背景

 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不详。作者二十五六岁时来到真州江村,设塾教书。三年后,作者在当地远近闻名,都感到惊奇,别处的私塾先生纷纷前来向郑板桥讨教教育之法。纯朴的乡亲们都把他当成自己人,东家送来鸡鸭,西邻送来新茶,酬谢这位教馆先生。为此,他写这首诗,抒发当时的心情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范文章著·地脉 中国名人故里与文化精神:大象出版社,2016.06

赏析

  这首诗描写了江村的祥和、富庶的田园风情。夜雨初晴后的早霞、远处的树丛、树上翻飞的群鸦、近处嫩绿的春草、带有雨滴的春花、江中的小舟、傍河围着篱笆的酒家,一切景物都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雾之中,是那么的静谧、那么的祥和,仿佛一幅淡雅的村居水墨画。

  作者身为画家,他将整个画面安排得虚实结合、错落有致,并运用国画中的留白构图方法,以一条大江占去大部分空问,并绵延至远方,给人无尽的遐想。

  诗人在诗中画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,给读者呈现一幅景色环境优美的水墨画,并表达了作者对村居生活的无限热爱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顾云,滕振才主编·中国文化杂说 宫廷文化卷:北京燕山出版社,2008.01
2、 [清]郑燮著·郑板桥集:三晋出版社,2008.8
3、 何金铠编著·中华诗词曲对仗大辞典:陕西人民出版社,2015.06

简析

  《村居》是一首七言律诗。诗的首联写山村周围的景象;颔联写山村的气候变化;颈联写山村的人们辛勤忙碌着;尾联诗人抒发自己很享受静谧的山村生活。这首诗表现真率性情,不傍古人,多用白描,明白流畅,通俗易懂,呈现出一幅景色环境优美的水墨画,表达了诗人对村居生活的无限热爱。

郑燮

郑燮

郑板桥(1693年11月22日—1766年1月22日),原名郑燮,字克柔,号理庵,又号板桥,人称板桥先生,江苏兴化人,祖籍苏州。清代书画家、文学家。一生主要客居扬州,以卖画为生。“扬州八怪”之一。其诗、书、画均旷世独立,世称“三绝”,擅画兰、竹、石、松、菊等植物,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,成就最为突出。著有《板桥全集》。康熙秀才、雍正举人、乾隆元年进士。中进士后曾历官山东范县、山东潍县知县,有惠政。以请臻饥民忤大吏,乞疾归。 94篇诗文  135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复儿子书

张之洞〔清代〕

  儿自去国至今,为时不过四月,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?是甚可怪!汝此去,为求学也。求学宜先刻苦,又不必交友酬应。千金之资,亦足用一年而有余,何四月未满即已告罄?汝如此浪费,必非饮食之豪,起居之阔,必另有所销耗。吾儿恃有汝父庇荫,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,尽其求学之本分。非然者,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。今汝若此,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!用钱事小,而因之息弃学业,损耗精力,虚度光阴,则固甚大也。余前曾致函戒汝,须努力用功,何竟忘之?光阴可贵,求学不易,此中甘苦,应自知之,毋负老人训也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卜算子·新柳

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〔清代〕

娇软不胜垂,瘦怯那禁舞。多事年年二月风,翦出鹅黄缕。
一种可怜生,落日和烟雨。苏小门前长短条,即渐迷行处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咏贺兰山

胡秉正〔清代〕

西北天谁补?此山作柱擎。
蟠根横远塞,设险压长城。
俯瞰黄河小,高悬白雪清。
曾从绝顶望,灏气接蓬瀛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